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七年来,东洲区法院民一庭法官李晓洁本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司法理念,将司法为民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用真诚搭建起法与情的桥梁。
法官的天平里,承载着百姓的期盼
2011年1月,她审理了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原告抚顺某集体运输企业,因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为27岁的吴某,年幼时父母离异后,母亲改嫁外地,从此失去联系。吴某本人曾因刑事犯罪被判刑,服刑期间其父因病去世。其父亲为原告企业职工,根据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决定,其父去世后家属得到1400元丧葬费。吴某服刑期满后,到抚顺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依法支持了吴某的请求,裁决该企业支付丧葬费和一次性救济款共计15000元。企业对仲裁裁决不服,向本院起诉,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分歧较大,矛盾难以调和。
李晓洁法官经过调查,了解到该运输企业早已经停产,并拖欠职工很多工资,连作为诉讼代表人的企业经理,也被拖欠工资两万余元。现在企业只有几名留守人员,靠出租一个门市房的收入,每月开500元的生活费。因此,即使有法院的判决,企业也无力支付。而且,一旦企业该案败诉,可能引起更多职工进行诉讼。而被告刚刚出狱,没有生活来源,再就业十分困难。当时春节临近,被告连过年的钱都没有,就是希望能通过该案得到一些生活来源。
吴某若拿不到此款,很有可能再度犯罪,危害社会。看着被告期待的眼神,分明是把这一次的诉讼作为其今后生活的希望。李法官知道作为法官,担子沉重,因为法官的天枰里还承载着百姓的希望。她下定决心,案件一定要调解解决,用最合适的方式让双方都能够克服困难,把纠纷化解。在第一次找双方调解时,被告情绪激动,声称:“我就靠这个钱过年呢,你们要是不把钱给我。我就去你们家里去过年,谁也别想过好!”企业经理则无奈地说:“无论法院怎么判,单位也是没钱,欠我的工资我找谁要?说我是经理,我每月也只有500元的生活费,我的家人、孩子也得吃饭啊!”。面对此种情况,李晓洁同志凭着一份真诚,一份执着,耐心的为双方做工作。对被告详细解释企业经济状况和其他职工待遇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讲述被告的坎坷经历及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被告父亲的工作单位,不能把被告再推向绝望的边缘,使他自暴自弃。经过多次的劝说,经理终于被李法官认真负责的行为打动,表示宁可自己和几名留守人员年前不开工资,也会先让被告过个好年,吴某也体谅企业的难处,同意将要求数额从15000元减少至9000元。企业即时给付被告3000元,其余每月给付500元,付清为止。至此,该案终于圆满解决。
双方当事人内心感受到的公正,才是真正的公正
漫长的诉讼,一纸判决,一方上诉,发回更审,再上诉。这样的案件,判决结果实现的只是法律事实上的公正,因为有些案件的客观事实已经无法查明,靠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提交的证据认定的只是法律事实,所以往往不能让双方当事人都认可判决的公正。她曾经审理一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一案,该案为两次发回重审案件。被告抚顺市某某公司需在抚顺市东洲区龙凤南路进行地下管线更新工程,2008年4月,与抚顺某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为被告挖掘铺设上水管线沟槽,上水管线铺设完毕后,抚顺某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在新铺设的管线上回填沙土。2008年5月一天中午,原告刘某某途经此处不慎掉进施工沟内摔伤。该案原告要求二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被告某公司认为工程已经包给有资质的某工程公司,所以不应该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而被告某工程公司因负债已经在本案诉讼阶段宣告破产。双方除对责任有争议外,对鉴定的伤残等级及后续护理费都有争议。原告已经78岁高龄,长期的护理及漫长的诉讼已经让家人产生很多不满情绪,再加上已经支付的几万元的医疗费,致使原告对法院及被告都有意见。李晓洁法官多次找到被告方做调解工作,从稳定大局谈到百姓利益并表示理解企业难处,最后二被告终于表示同意调解。因被告某工程公司已经破产,没有赔偿能力,挂靠该公司的个人以该公司名义承担赔偿责任,二被告当庭各给付原告赔偿款4.5万元。该案调解结案,三方都很满意,原告高兴的说,没想到3年积案,李法官2个月就给调解结案,并且当庭拿到赔偿款。
把法官的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她说法官不是官,法官就是服从于法律、服务于百姓的一个群体。2013年9月份她受理了一起继承纠纷案件,案件当事人之一的吴老太太已是70多岁的年纪,又因为患有多年的风湿病,行动不便,居住地到法院需要两次换乘公交车,她的子女又都是本案当事人,不能作为其诉讼代理人。这种情况下,李晓洁与陪审员一起乘坐巡回审判车,径直开到到吴老太太家社区门口,就地开庭,就地调解,老人与子女达成一致,就地得到法庭出具的调解书。吴老太太与邻里都高兴地说:“以前都说打官司最是折腾人的事儿,没想到现在李法官在我们家门口就把官司解决了。真是体贴我们这些老百姓啊!”